(此視角從Queen's Gate入口拍,一次拍到舊建築和新建築組合在一起)
相信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很多人前往倫敦必去的觀光景點之一,許多人去博物館晃一晃,感覺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頂多有個會動會叫的暴龍,好像很威風,感覺起來自然歷史博物館就和其他科學性的博物館差不多,講一講各個動物的結構,展示一堆魚之類的
。其實自然歷史博物館不只是恐龍和大藍鯨而已,特別是我接下來要推薦的Cocoon,不過在此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博物館各區。
自然歷史博物館基本四大區
自然歷史博物館分成四區:紅區Red Zone,綠區 Green Zone, 藍區Blue Zone, 橘區Orange Zone。
紅區以無機物質為主,包括礦物、岩石,主要是展示地球表面是如何被形塑的,以及星球,地球生命如何形成。(小提醒:如果你從紅區搭乘電扶梯,一個很像通往巨大星球的通道那個,你沒辦法前往其他區,必須搭到Ground floor,才可以通往其他區。)
綠區是鳥類、昆蟲、化石,不過目前部分展區是關閉的(應該2017七月中才會開放),現在有的是鳥類、昆蟲、化石,First floor有寶石、second floor有介紹博物館建築的展示櫃(看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內部建築裝飾,裡面藏有不少動植物,非常逗趣),我忘記是一樓還是二樓有介紹重要科學家的展櫃。地下室有Investigate,是適合7歲以上孩童的學習中心,可以摸化石,建議和小孩前往博物館參觀的人們去那裏玩玩。
藍區就是動物區,包括恐龍、哺乳類、魚類、人類等,都在這區,也是最熱門的一區,絕對不要穿長袖而且一定要隨身帶水,因為這區人太多,而且冷氣不強,超熱,很容易中暑。
橘區,就是我特別要推薦的,裡面展示博物館科學家的研究,也是辦公室,這一區有Cocoon和wildlife garden。
Cocoon
(圖為從藍區前往橘區,走下樓梯左手邊的電梯就是Cocoon入口,Cocoon就是照片右邊那個白色巨形物。)
Cocoon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橘區(Orange zone),也就是達爾文中心(Darwin Centre)。他是一個將近八層樓高、超大、長的像繭的內部建築,裡面有展示著博物館人員的科學研究,包括五百多件植物、昆蟲標本,以及互動裝置,甚至可以看到科學家在實驗室做研究。
Cocoon的入口不是很顯眼,在橘區出口旁邊的電梯(很多人常常經過,因為不確定那邊在幹嘛,也不敢進去,或是以為要付費,不想進去),在那邊等搭乘電梯到七樓,展示從七樓開始,走進繭內部一路走到五樓,接著從五樓搭電梯下去到出口。
上圖為電梯出來的模樣
展示櫃中有昆蟲、植物的標本
從窗戶往下看,人都變超小的
走在Cocoon裡面
展示蚊子的展櫃
上圖為部分植物標本
除了他本身展示非常有趣,而且滿新穎之外,他還有其他實際的優點。1)人超少。我不確定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有這個展館的存在,還是入口超不顯眼,那一區人超少的。2)冷氣很好。因為Cocoon是新的建築,有非常完善的冷氣
(這個超重要
!!!!不要以為倫敦比台灣冷就要穿很多,去參觀倫敦的博物館,特別是早期建築的博物館,最好穿短袖和隨身帶水,不然你會中暑,尤其是暑假,很可怕
)。
另外,自然歷史博物館每天至少有三場Behind the Scenes Tour: Spirit Collection(同樣在達爾文中心),可以看到非常非常多的動植物標本,導覽時間為45分鐘,一人10英鎊,有限制每場的人數不能超過8人。我還沒參加過,但是我有經過那些標本室,真的非常多樣而且很多你想不到的生物,要是能有專家導覽,一定能學到不少知識。
從達爾文中心的出口出去之後,右手邊有一個wildlife garden,不妨去參觀一下,裡面有一些英國大自然中常見的植物、昆蟲、鳥類,還有一個裝滿蜜蜂的盒子(?),打開盒子的門可以看到蜜蜂在活動。
從花園可以看到博物館本身
花園一角
上圖為2004南亞海嘯的紀念碑,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紀念碑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官方網站 http://www.nhm.ac.uk/
開放時間:10:00-17:50
免門票費,部分展覽、活動收費。
其他關於英國倫敦博物館的文章
大英博物館的研究室導覽(Behind the Scenes Tour): 陶瓷、玻璃、金屬器文物修復 (Ceramic, Glass, and Metals Conservation)
大英博物館的科學週(Zoom in: a Closer Look at Science)、研究室導覽(Behind the Scene Tour)
LGBTQ--大英博物館 Desire, Love, Identity: exploring LGBTQ histories
大英博物館 2017葛飾北齋特展 (Hokusai: beyond the Great 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