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4829.JPG春節氣息的故宮,攝於2019年1月31日。

其實小時候並不知道故宮裡面的展覽主題其實是定期在變換的(無知的我),以為更換展件只是說把以前展的放回庫房,再放上新的展件如此而已,事實上不只是展件更換,展覽內容與主題也是推陳出新的,差不多每半年去參觀一次故宮,就又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IMG_3016.JPG

國立故宮博物院最近展的「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集結了荷蘭國家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等的藏品,著重在敘述十七世紀大航海貿易下的中國與荷蘭的交流故事。

展覽分成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的「行旅足跡」展示與十七世紀荷蘭使節來到東方相關的紀錄與物件。第二單元的「異國奇珍」呈現出東西方對彼此的想像與新奇感,促使具有東方風格或西方情調的物品產生。第三單元的「東方風情」則將焦點轉到當時依舊過著傳統帝王或文人生活的中國,展現當時江南文人的文房與帝王的威武儀仗。第四單元的「寰宇交會」則是展示融合東西方裝飾風格的物件,以及雙方交涉之後的世界觀,藉此看到東西交會影響下的藝術與文化。

文化交流一向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議題,因此藉此挑選出幾個我覺得滿有趣的展件與大家分享。

IMG_4536.JPG美美的總說牆,是絨布印刷的

 

第一單元「行旅足跡」的故事從荷蘭使節到訪中國(大清)開始講起,包括描繪荷蘭人進獻給大清皇帝的貢品圖、繪有荷蘭人樣貌的古書、荷蘭人手中描繪出來的紅毛城等等,一件件敘說著東西兩方在十七世界相遇的這段交流史。

IMG_2938.JPG一進入右手邊就是第一單元。

IMG_3004.JPG牛拱起的背特別可愛

迎面而來的第一件〈賀蘭國人役牛馬圖〉,賀蘭是當時清朝對現在荷蘭的稱呼。畫上描繪著八組荷蘭使節,每一位都牽著一隻牛或一匹馬。從上方的文字記載可以得知這幅畫其實就是記錄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次派遣使節來向清廷進貢乞市,繪於康熙六年(1667)。雖然荷蘭的兩次出使(第一次在1655-1657,第二次在1666-1668)都沒達到目的,但使節們將此行的所見所聞與收集而來的「紀念品」帶回歐洲,引起了歐洲對中國的狂熱。

 

NG-1977-4.jpg圖片來源:Rijksmuseum collection

另外一件很吸引我注意的是〈出島商館〉,出島位在長崎港內的扇形人工島,是江戶時期的日本開放給外國商人居住的地方,於鎖國時期,荷蘭是唯一可以與日本貿易的西方國家,所以畫中可見不少荷蘭商館。

NG-1977-4 (1).jpg畫面下方靠右,從半圓形凸出來的扇形地即為出島。

這卷畫分成三段,一開始可以看到長崎港外的扇形人工島,就是出島,以及在海上的各國商船;第二段畫的是唐人屋敷,就是明清商人居住處;第三段則是荷蘭商館。其中很有趣的是從畫上可以看到綁著包子頭的明朝人,也有辮子頭的清朝人,可知這幅畫不是描繪特定時刻,比較像表現一個整體樣貌。

NG-1977-4.jpg 畫面中間有明人,右邊有留辮子頭的清人。

 

第二單元「異國奇珍」轉到東西方對彼此的想像意象,特別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貿易瓷-卡拉克瓷(Kraak ware),櫥窗內擺放著繪有歐洲意象的瓷器,也有在澎湖與台南出土的貿易瓷。

IMG_3897.JPG第二單元充滿著瓷器

 

IMG_3014.JPG

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上圖這件瓷盤。這件瓷盤描繪著一棟棟高高瘦瘦的房子,屋子頂端高高的,好像一格格階梯往上爬的感覺,這樣子的建築跟現在你走在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會看到的屋子非常相似。他其實就是描繪著發生在1690年阿姆斯特丹的「鹿特丹暴動」,民眾發動的原因有幾個說法,不過盤面上表現的是一群民眾因某種原因反對政府,爬上當地長官的屋子,拆他的門窗。更有趣的是這件盤子是在中國生產的,這些荷蘭房子、一個個人也是由中國的工匠所畫出來的,這樣一個充滿「歐洲風格」的景致怎麼會在十七世紀時出現在橫跨千里的東方呢?說明版上寫著當時可能是荷蘭商人攜帶著當時鑄刻著"鹿特丹暴動"圖像的紀念銅牌來到了中國,請求對方依這個樣式做出瓷盤,也因此這個圖像也成為了當時貿易瓷常見的圖樣。

 

IMG_4594.JPG左下方的故宮藏品與Pronk設計稿最相像,右邊三件為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藏品。

RP-T-1967-18.jpgPronk設計稿,圖片來源:Rijksmuseum collection

另外一個當時風靡歐洲市場的東方意象就是「持傘美人」,展櫃中展示一張Cornelis Pronk的瓷盤設計稿與三件繪有「持傘美人」的瓷盤。Pronk的〈執傘美人設計稿〉是173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委託阿姆斯特丹藝術家Cornelis Pronk為訂製的四張中國瓷器設計圖稿的第一張,設計好的圖稿被送到巴達維亞之後,於1736年被轉送到廣州訂製。有趣的是這樣的「持傘美人」圖像不僅有中國出產的,更有日本出產的,像是展示出來的有田窯瓷盤,執傘美人也換上了和服,有了新樣貌。但不曉得是因為這個設計稿影響到之後「持傘美人」圖像的瓷盤產生,還是原本有「持傘美人」圖像的物件傳到歐洲,而引起設計稿的產生。

 

第三單元「東方風情」展現的不是文化交流,而是展現中國原有的面向,像是江南蘇州文人生活與中國帝王威儀隊伍。一條通櫃內展示一件件不同材質至的文人墨寶,有玉製的紙鎮、漆製的櫃子、犀角的筆洗,可以感受到當時文人的文房流行,件件呼應了明朝文震亨《長物志》中描述的江南文人好尚。

IMG_4585.JPG照片前方為出警圖,左後方長櫃為文房用具。

IMG_4328.JPG文震亨《長物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IMG_4581.JPG中間穿著金黃盔甲的就是萬曆皇帝

這一單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明人畫出警圖〉,展現明朝萬曆皇帝前往天壽山春祭謁陵的行進場面,在展場中僅能看到其中的7公尺,事實上這卷軸長達26公尺。其實這卷卷軸還有另一卷描繪萬曆皇帝掃墓完後返回的路程〈明人畫入蹕圖〉,這卷更長達30公尺,兩卷為故宮收藏最長的卷軸畫作。故宮有個網站可以細看這兩卷畫:古畫動漫--明人畫出警圖、入蹕圖,以彌補看不到這卷的遺憾。

IMG_4579.JPG有著23匹馬的大車輦

IMG_4584.JPG這些護衛手上拿的槍有豹紋裝飾

 

最後一個單元「寰宇交會」則是描述東西雙方交流下的成果,像是表現西方透視畫法的中國版畫、有西方視野下世界觀的地圖等等。

IMG_2943.JPG

這一區還再現了當時歐洲風靡的「瓷器室」,當時許多歐洲貴族、中上階層人士會將購藏的東方瓷器擺放在廳堂內或走道上,成為了當時流行的室內裝飾風格。裡面擺放著不只有故宮藏品,也有來自荷蘭國家博物館與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的館藏。

 

IMG_2944.JPG

IMG_4601.JPG

〈坤輿全圖〉堪稱為十七世紀中文版世界地圖大成之作,在地圖上不僅可以看到各個洲位在世界的何處(南極洲與澳洲也出現了),也可以看到好幾個小方框中搭配著文字說明,在解釋地理資訊。因為這件作品其實是當時比利時耶穌會教士南懷仁向康熙皇帝解說當時西方世界地理知識的工具,所以這張地圖其實也是個百科全書。細節圖像可上故宮Open data來看。

 

IMG_4556.JPG

上圖的〈青花太極紋雙耳瓶〉本身就是東西方工匠的共同成果。這件瓷瓶與青花彩繪是在景德鎮燒造出來的,但除此之外的釉上彩繪是中國瓷器抵達荷蘭之後由荷蘭工匠所畫出來的,而這些添加的紋飾雖出自歐洲人之手,卻具有日本風格!從一件小小的瓷器就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文化匯聚於此,真的讓人為之驚嘆!

 

其實有好幾件展品都非常有趣,但還是要實際看過這些展件,才更能夠感受到十七世紀文化交流下的產物是如何吸引人,看過那些說明內容或知道背後的故事才更能體悟到十七世紀交流的不容易。展覽只到108年3月就截止了,趁著最後一個月趕快來看看這些在台灣難得可見的展件。另外,故宮有將很多高階圖檔開放給民眾下載,像是坤輿全圖,這些圖可以看到很多細節,大家不妨點來看看。另外,荷蘭國家博物館的藏品搜尋非常好用,許多高解析圖片都讓大眾可以方便取得,可以輕鬆在家就看到很多藏品細節圖。

IMG_4694.JPG


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展期:2018-12-20~2019-03-10

陳列室: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105,107

網址:https://theme.npm.edu.tw/exh107/ExpeditiontoAsia/ch/index.html

 

參考資料:

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查詢:http://antiquities.npm.gov.tw/

故宮 Open data: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

荷蘭國家博物館藏品查詢:https://www.rijksmuseum.nl/en/search

坤輿全圖:故宮動漫嘉年華--超級地圖

明人畫出警圖:古畫動漫--明人畫出警圖、入蹕圖

arrow
arrow

    莉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